转自“外贸福步论坛”福友ejdertextil (TOMMY)于2019年12月28号发的帖子。
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08年之前基本上服装公司都赚钱,瑞典服装基本上被例如HM等等大公司垄断,大家都已开店为主,电商基本上都是传统的邮购公司在搞。这些传统的大公司只要业绩好一些,都争相恐后的到中国开办事处,这一方面是刚需:国际化的企业形象,产品质量控制,工厂社会责任控制,中国雇员的低成本,优化工厂从而降低采购成本,等等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在摆脱中间商,减少中间环节。

以史明鉴,这个情景,其实在八九十年代就上演过。曾经的葡萄牙立陶宛,后来的香港台湾地区,都是产业链转移的去处,无论是直接去开工厂还是开办事处,这些都是现在五十六十岁左右瑞典服装买手的记忆。后来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看到了,后来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大陆。
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其实就没好过。
08年到现在,瑞典克朗事实上贬值50%
08年到现在,瑞典人工工资事实上并未成长多少
08年到现在,瑞典物价总体上是上涨的,而服装品类的卖价却是有涨有平。
十年前lindex的文胸卖199sek,现在仍然是199sek。消费者钱袋子紧,如果这种基本款涨价的话,消费者立马不买账。

这就需要产业链的转移来降低采购价。
事实上,过去这十年产业链一直在转移。
所以说这最近十几年:瑞典服装市场在萎缩,服装采购和运营的成本在增加但是服装公司的利润率在萎缩,裁员和倒闭潮。
过去这十年,真真的倒下了一批的实体公司,有大有小。也随着网络发展,也兴起了大批互联网服装公司。简单来说,就是洗牌。
08年以后再来中国开办事处,基本上就像是49年加入国军一样。尤其是现在,上海办事处的人工工资,已经快赶上瑞典了。要知道,十年前可能只有瑞典的1/4到1/5。

瑞典公司重视工厂的环保和人权?对!这是一个政治正确的事情!什么叫政治正确?嗯,类似在中国开公司,你必须得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一样。所以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各国有各国的国情罢了。这个是必须要遵守的!至于是掩耳盗铃还是至死不渝,这个是没人管的。你若问我的意见?我在中国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为祖国赚外汇。我在瑞典坚决执行欧盟标准,只从环保和人权达标的中国工厂采购。
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
过去这十年,中国国力增长了几倍?工厂换了几茬?工厂工人的待遇是不是上去了?工厂环境是不是提高了?采购价是不是也上去了?
在采购办公室的日子是不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是啊,为何瑞典公司要花同样的人工工资在国外雇人?利润支持的起来么?
政治的正确性掩盖不了资本的逐利性。
不赚钱的公司,无论他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扶了多少贫,拯救了多少失学儿童,最终是要被市场抛弃的。也就是说,哪天付不起账单了,最终会被法院裁定倒闭清算,没有丝毫感情可言。这种就算是政治正确玩脱了的典范吧。
这十年来,真的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逆境中求发展。活生生的血照。
一隅窥全貌,整个世界这碗大江湖,大概十有八九也是这样的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