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 今年二季度以来,严峻的外贸形势令福建泉州棉纺龙头企业宏远集团的副总裁陈苍松伤透了脑筋。
去年国际棉价暴涨,严重推高纺织企业生产成本。没想到近期棉价回落,企业竟又遭受“二茬罪”。陈苍松说:“公司库存的棉纱等原材料,一般都是提前3个月采购,但近期国内外棉价下跌,所有棉纺织品出口价格跳水20%,公司生产越多亏损越大。”
自3月份以来,中国外贸增长持续放缓,单月出口增速从3月份的35.8%到4月份的29.9%、5月份的19.4%,再到6月份的17.9%,已连续四个月下滑,引发业界人士对下半年外贸走势的密切关注。
受国际市场波动、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等因素双重挤压,中国外贸企业正面临新一轮生存困境。相关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外贸企业正逐步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在传统外贸大省福建,今年5月份传统商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速,但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延续弱势;由于友达光电、捷联电子、厦华电子等电子企业对美出口锐减,全省5月份对美国出口仅增长10.1%,增速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
“今年的外贸形势复杂超出预料。虽然世界经济正逐步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但国际需求尚不稳定,尤其是美国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建忠说,“一方面是国际市场风险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双重挤压严重考验外贸行业。”
陈苍松说,今年以来,宏远集团的员工流失率越来越高,员工总数从最高峰的1500人下降到1100人左右。现在只能接点零单、散单,维持工厂运转,尽可能留住一些老员工,力求保住企业的根基。
类似困境同样也考验着其他地区的外贸企业。黑龙江省海外集团是一家综合性民营企业,业务横跨房地产、外贸、民爆化工等多个行业。董事长李宝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进口的硝胺价格上涨30%以上,利润薄如纸。眼看无利可图,集团不得不逐步缩减外贸业务。”
企业于困境中生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双重挤压,中国外贸企业始终未放弃苦练内功、应对市场挑战的步伐。
位于吉林省珲春市的小岛衣料服装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初,生产的高档服装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公司办公室主任金海燕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刚2年,就遇上金融危机。面对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公司稳扎稳打,坚持全力培训员工技能、优化生产流程,不断完善公司制造水平。报关员培训
在去年以来的各种成本攀升的压力下,小岛衣料又努力缩短生产周期,压缩库存时间,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加上今年日本震后需求大增,公司牢牢抓住机遇,全力扩大对日出口市场份额。
“2008年亏损,2009年持平,2010年微利,到今年1-6月份,公司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实现纯利润100多万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金海燕说,“回顾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小岛衣料恰恰走过了一条战胜危机,由亏损到盈利的 U 型成长轨迹。”
陈苍松也告诉记者,为了摆脱廉价订单“依赖症”,宏远集团正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合作,加速“新型竹纤维纺织材料”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压缩传统棉纺产品产能,将企业重心转向新型纺织材料的开发。
“当前 内挤外压 的经济环境加剧了企业转型 阵痛 ,更进一步凸显外贸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黄建忠教授认为,外贸企业需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彻底摆脱传统低成本、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优化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帮助外贸企业破解融资、用工和科技创新等难题,努力做好外贸行业转型的“助推器”和“导航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