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特朗普政府宣布了一项关于进口关税政策的重要调整,并透露将对多国实施“对等关税措施”。据路透社报道,这一决定被视为特朗普贸易战的重大升级。
2月7日,特朗普在与来访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会晤时表示,他将于下周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措施,即美国将对其他国家征收与其相当的关税,“我们既不要求更多,也不要求更少”,以实现所谓的互惠贸易和平等对待。特朗普强调,这一措施将适用于所有国家,并宣称这是所谓最公平的做法,以避免任何国家利益受损。
特朗普还提到,此举将实现他的竞选承诺,并与国会合作推动《互惠贸易法案》的通过。该法案将使特朗普有权将特定外国商品的关税提升至该国所设的关税水平。按照这一政策,美国关税法中的每一种产品都可能因不同国家而有不同的关税水平,从而大幅增加商品关税征收的复杂性。
此外,特朗普还透露,提高关税可能有助于解决美国的预算问题,并计划用征收的关税来支付延长2017年减税政策的费用。然而,独立预算分析人士警告称,这可能会增加数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务。
特朗普此前曾威胁要对全球所有进口产品征收10%或20%的统一关税,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了25%的关税。然而,在投资者的负面反应后,他推迟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计划。与此同时,中国也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了有针对性的关税,并对美国几家公司实施了可能的制裁。
对于美国频繁发动贸易战的影响,两大班轮巨头马士基和赫伯罗特认为,美国征收惩罚性关税不会对货运量产生太大影响,真正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购买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他们也指出,尽管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征收了关税,但全球贸易仍然发展良好。
然而,美国加征关税的做法已遭到多方反对。美国舆论认为,关税措施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反而伤害美国自身利益。有政界人士甚至称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为“历史上最愚蠢的贸易战”。
汽车关税差异:欧盟对美国汽车征收10%的关税,而美国对欧盟汽车仅征收2.5%。若实施对等关税,美国可能将欧盟汽车关税提高至10%,直接影响德国车企(如大众、宝马)。
农产品争端:欧盟对美国农产品(如牛肉、转基因作物)长期设置高壁垒,可能引发美国报复。
数字服务税:法国等国家对美国科技巨头的数字服务税也可能被纳入关税谈判。
高关税领域:印度对美国摩托车(50%)、威士忌(150%)、电子产品等征收高关税,而美国对印度同类商品的关税普遍低于10%。
贸易逆差:美国对印度贸易逆差持续扩大(2023年约450亿美元),可能被特朗普视为“不公平贸易”。
市场准入限制:印度在农业、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外资限制也可能引发美国不满。
制造业竞争:墨西哥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但美国对其钢铁、汽车零部件的关税较低(USMCA协议下),而墨西哥对美国农产品(如玉米)存在非关税壁垒。
贸易逆差:2023年美国对墨西哥逆差超1300亿美元,可能被特朗普视为“失衡”。
出口激增与转移:越南近年承接了中国转移的制造业(如电子产品、纺织),对美出口快速增长,美国已对其钢铁和轮胎发起反倾销调查。
汇率与补贴争议:美国财政部曾将越南列为“汇率操纵国”,可能以关税施压。
钢铝关税:美国此前对土耳其钢铝征收25%关税,土耳其对美国烟草、坚果等加征报复性关税。若双方关税差异持续,可能进一步升级。
地缘政治因素: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可能加剧美土贸易紧张。
乳制品争端:加拿大对乳制品实施严格的进口配额和高关税(约270%),长期被美国批评违反USMCA协议。
软木木材税:美国对加拿大木材征收约8%的反补贴税,但加拿大仍可能因其他领域关税差异被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