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需求放缓,集运市场运力过剩难解,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连续第三周下跌。另外,多国港口面临罢工困扰。

根据上海航交所9月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SCFI指数上周下跌236.8点至2726.58点,周跌幅7.99%。
四大主要航线均持续下跌,其中美东和欧洲航线跌幅较大,分别大跌11%和10.76%,而美西、地中海航线也分别下跌6.37%和8.71%。
此番运价下跌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归因于船舶供应过剩与货物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加剧,加之欧美市场需求放缓及美东潜在罢工的阴影笼罩。
业内人士分析,船公司原本寄望于国庆长假前的小旺季,计划于9月15日上调美国航线运价,但实现涨价难度颇大,并密切关注美东码头工人协会(ILA)劳资谈判的进展,特别是10月1日可能爆发的罢工事件。

上周,德国汉堡港陷入大规模罢工风波,所有汉堡码头的运营中断,货物和货物运营出现重大延误。眼下,美东港口罢工威胁也迫在眉睫。
ILA劳资合约将于9月30日到期,若双方无法就新协议达成一致,工会主席(Harold Daggett)昨天在上传到工会网站的一段视频中警告说,将于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日凌晨12:01,在美国东岸和美湾地区港口举行大规模罢工。
一旦罢工发生,将深刻影响北美东海岸与墨西哥湾沿岸的供应链,这些地区涵盖了北美10大最繁忙港口中的5个。
供应链数据公司Sea Intelligence估算,罢工将每日导致约20,000标准箱(TEU)无法装卸,且随着罢工时间延长,恢复正常运营所需的时间也将显著增加。具体而言,若罢工持续一天,需六天清理积压;若持续一周,则可能延至11月中旬;若长达两周,则可能延至2025年初才能全面恢复运营。
业内普遍认为,无论是罢工还是怠工,都将严重扰乱供应链。因此,有物流巨头敦促客户尽快出货以规避潜在风险。
与此同时,据外媒报道,本周,澳大利亚各地 Qube 港口码头将开始采取禁令和限制措施的工业行动,首先从墨尔本、肯布拉港和布里斯班开始。
